最近一段时间,米朵偶尔会有这样让人头疼的表现。什么都想自己做,不让姥姥看她的东西,有时候着急了还爱打人,平时可爱又乖巧的娃这是怎么了呢?
你肯定会说,我家也有同款,这到底怎么回事,我该怎么做呢?
出现类似米朵的这些行为,我要先说声:“恭喜你啊!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到了!”家长们不用着急,这真的只是孩子成长的一种阶段性表现。
曾经有科学家做过实验:让孩子们照镜子,1岁半到2岁之间的孩子,大多可以轻松分辨出镜子里的人像是自己。这个实验告诉我们:孩子开始有自我意识了。1岁半到2岁是自我意识的形成时期,等到2岁-3岁这个阶段,自我意识最强。西方学者把这个阶段叫做“可怕的两岁”。说到“可怕”,你脑子里肯定又飞快闪过孩子各种让你抓狂的表现:
1、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
2、喜欢说不,哪怕不是真的为拒绝而说不
3、觉得什么东西都是自己的,不爱和别人分享
4、会突然打人或者咬人
在和各种妈妈聊天过程中,以上几种算是最典型的4种自我意识敏感期表现了。
如果父母能了解孩子敏感期背后的密码,那绝对是给孩子的成长来个大力助推。
那父母具体该怎么做呢,下面我们联系实际情况,做个示范给大家,以方便大家理解。
育儿过程中,最怕父母遇事就慌。
所以在这,我首先要强调以下4点:
1、千万不要焦虑!
2、本着“给孩子无条件的爱”的原则,父母要多理解;
3、遇到事情,不要一上来就急、就打骂!
4、做出有针对性的处理,不仅可以借机教会宝宝很多生活小常识、小技能,还能让宝宝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就感。
第1种:什么事情都要自己做。
这种情况是说孩子开始学会表达我的想法,开始意识到有些行为可以自己去完成了。
生活场景再现:
最近米朵在学用勺子吃饭,每次吃饭都会出现这个动作:她想自己端着碗吃,想自己用勺子舀饭;而朵姥姥担心弄撒汤汁、弄脏衣服,就会像帮她扶着,结果小米朵,总会拨开姥姥的手;姥姥无奈只好退出来,孩子如愿吃到了饭,心满意足的笑了起来。
现实运用:遇到这种情况,在保证孩子安全的前提下,让她自己去尝试就好!哪怕跌个跟头,只要不是大问题,就让她去做。只有做了,她才明白到底什么能做,什么不能。注意要点:这时候,让她去尝试,自己去判断,比父母的说教更管用!
第2种:喜欢说不。
孩子开始爱说“不”,说明他开始明白你、我之间是有区别的,他在用“不”来体会自我意识;这并不是孩子故意作对,你可以回想下,孩子每次说了“不”之后,是不是很多情况下都会哈哈笑,似乎觉得这么做很好玩!其实这就是他体验到你和我有分别后的满足感。
生活场景再现:
米朵最近一段时间语言模仿的欲望很强烈,有时候一些“婴语”我们听不懂,就会去猜她说的是什么,可是总有猜不对的时候。这时,米朵就会抓住这个信息差的点,然后做出“不”或者拒绝的行为来,当我模仿她的行为,跟她确认时,她就会笑。
了解过“自我意识敏感期”后,我发现,她是发现了,这里面有不同,觉得很好玩,感觉又解锁了新大陆。
现实运用:当孩子开始学会拒绝和说“不”后,家长不要急着去让孩子接受你的想法,更不要去训斥呵责,更不用费心去讲道理,因为孩子那种情况下,根本不会去听你的大道理,你只要去用自己的行为去引导她就好,孩子看到你那么做了,她觉得可行、可接受,自然会去做。注意要点:想跟孩子讲道理,也得看时候!大多数情况下,亲身示范,比长篇大论的说教更有效!
第3种:拒绝分享。
最近看到很多有关孩子是不是该分享的帖子,我想说的是,孩子开始学会“拒绝分享”说明他们开始有自己主权意识了,这时候,家长更多要做的是保护孩子这份主权感。
生活场景再现:
米朵属于人小鬼大类型的娃,下面是和小朋友玩的画风。
起初,她看到别人的玩具很新奇,想拿过来玩玩,会直接上手去抢,而别的孩子肯定会拒绝;
后来经过我和她沟通后,她明白别人的不能直接抢来玩。可再看到别人的还是真的想摸摸看,我就说咱们家也有,咱们回去拿。孩子就满意了。
再后来情况变为:我还是好想玩啊!我就建议她去和别人商量,虽然不会说句子,可小小的人儿,就自己拎着自己的玩具去和别人交换了。虽然也有失败的时候,但大多数情况下,小朋友间都会互换成功。
现实应用:宝宝不愿意分享时,父母首先要充分尊重宝宝的所有权,如果能配合上界限感的教育那就更好了。然后可以像我和米朵那样去做些变化的处理。注意要点:不爱分享,不是自私,更谈不上因为不爱分享就是道德有问题,就要去训斥孩子。
第4种:突然咬人或打人。
宝宝打人咬人这些行为并非有恶意,这是孩子在表达“不愿意”、“排斥”的一种方式,如果对敏感期还不了解的家长,遇到这种事情肯定会很火大,但是今天给大家科普了这么多,我相信,作为家长的你肯定也提前意识到这是孩子的正常表现。
生活场景再现:
因为米朵从出生到现在,几乎都是我一个人在带,所以跟奶奶姥姥在一起的时间很短,所以跟他们建立起的安全依恋相对我来说,肯定要弱很多。有好几次,两位老人想抱抱她,或者抱她去玩,一抱到身边,米朵就会去抓挠老人的脸,或者打人。就连我有时候也被或兴奋或生气的她打到过。
这时,我一般不会去大声责怪她,会抓住她的小手,告诉她:你可以摸摸妈妈,这么打妈妈,妈妈会疼的,你打打自己试试看。当然,这几个动作,家长们也可以拆分开来,在不同的时间用。以免落入在不恰当的时机给孩子说教的境地。
现实运用:
1、遇到孩子打人,要让孩子知道,打人是不对的,但是家长理解她的心情,帮助她去化解造成打人的问题。
2、还原曾经痛的经历,让孩子学会理解别人的心情。
注意要点:如果是孩子突然咬住了家长,这时切记大人用尖叫来做应激反应。因为突然的尖叫会吓到孩子。这就给下面的时间增加了难度。
儿童心理学家多次提到过,孩子的自我意识敏感期,是所有敏感期中最重要的!因为孩子未来的样子都是在这个时期塑造起来的。家长要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,安定和充满理解包容的环境,让孩子健康成长,在塑造坚强自我的路上多些美好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:yztougao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