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们每个人,脑海中可能都会有一个想法,这个想法一直困扰着我们,但是我们却如何都走不出去。
比如,小美,她在原生家庭中是姐姐,下面还有一个妹妹,她总觉得父母偏心妹妹,自己缺乏关爱。每次遇到问题,她就会觉得,都怪父母偏心,所以才那么缺乏安全感。
我们问她,你为什么觉得父母偏心呢?
她说,其实也没有特殊的原因,父母对她并不抠门,在教育上对两个孩子付出基本同样多。就是记得小时候有两件事:一件事是母亲回娘家半个月,那年小美7岁,母亲带年幼的妹妹回姥姥家,把小美留给爸爸和奶奶照顾,小美很久见不到妈妈很难过,觉得被妈妈遗弃了;还有一次,好像是因为自己欺负妹妹,被妈妈狠狠打了一顿。
和小美一样,我们每个人在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些“心结”:有的人觉得父母不爱自己,有的人觉得自己不是一个好妈妈,还有的人总觉得对家人充满亏欠。在关键的时候,这些心结总是会跳出来提醒自己,人生充满那么多的遗憾, 自己的生活原来这么糟糕。
这些心结在我们内心深处,我们久久无法释怀。
真的没办法释怀吗?
在《一念之间》一书中,作者拜伦.凯蒂和读者分享了一个转念工具,我们可以概括为“四步转念法则”和反向思考。
你需要先问自己四个问题:1、这是真的吗?2、你能百分之百确定这是真的吗?3、当你没有这个想法时你是怎样的?4、如果没有这个想法时你是怎样的?
问完四个问题后,你再进行一下反向思考。通过转念工具,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信念的本质,它可以带着我们一步步剥开想象的内核,让我们内心执着的信念和真相针锋相对,让我们看到,原来很多我们以为的事实并不存在。
下面,我们回到小美的案例中,一起来转念。
1、这是真的吗?
答:这当然是真的了。妈妈外出的时候不带我只带妹妹,妈妈还因为妹妹打我,她当然偏心。
2、你能百分之百确定这是真的吗?
答:我能百分百确定这是真的。这是事实。但是可能我也有一丝疑虑,也不是百分百确定。毕竟,妈妈也爱我。
3、当你有这个想法时你是怎样的?
答:我难过沮丧,我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。一方面我争强好胜寻求独立,我要表现得比别人更加优秀才不怕被放弃;另一方面,我不经意中取悦母亲,我希望我可以让她开心,多获得关注。从小到大的重要选择,我一方面很独立,一方面我也想着,我如何做母亲会喜欢。
我的这个心结,不仅影响自己和父母的关系,也影响自己的成年生活。我在和别人交往中,也是非常要强,唯恐会占别人便宜,把自己包裹成铜墙铁壁;但也非常懂事,我希望每个人都喜欢我。我活得非常累。
4、如果没有这个想法时你是怎样的?
答:我可以放松。我对父母没有那么多情绪了,我想要靠近妈妈,告诉她我多么爱她;我想和她分享我的生活与感受;我和家人相处起来更加自在,没有条件,没有比较,也没有战争。也可能,我在工作生活中,更加自如,不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,也不去取悦别人。
之后,我们进行反向思考。
反向思考1:爸妈没有偏心。
妈妈去姥姥家不带我只带妹妹,因为妹妹年纪小需要哺乳,离不来妈妈。妈妈一个人带两个小孩回姥姥家,长途跋涉也有点不现实。我被妈妈打,可能是因为我太调皮了屡次不改妈妈没有办法。毕竟,在其他方面,妈妈爸爸对我也很好。
反向思考2:我也伤害了妈妈。
每次妈妈试图靠近我,我总是带上外壳拒绝她,表达我的勇敢和懂事。妈妈没有办法和我好好说话,妈妈没有机会好好关心我,实际上,我也伤害了她。
反向思考3:我给自己找借口
我的独立实际上是一种懦弱,因为独立和取悦,比了解自己、表达真实感受要容易得多。独立与取悦,都是一种和谐的工具。我只是拒绝表达真实的自己,不敢真实而已。
你看通过这样的正向转念,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反向思考,我们可以一步步尽量还原真相,让我们内心的魔兽不再有那么强大的统治力量。
很多时候,我们只是屈从了内心魔兽的统治。只要有一点点知觉,你会发现,很多所谓的心结,并不是我们想象的样子,只是因为,我们愿意相信它是那个样子而已。
我们受过伤,很可怜很难过,但是,受过伤不代表一直伤下去。我们可以选择一直做受害者,也可以选择转念,让自己的知觉清醒,你会发现,那些所谓的顽固,遇到对手,也不堪一击。
毕竟,除了自己,没人可以真正打倒我们。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:yztougao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